正在加载

系辞传(节选全文、注释、翻译和点评赏析)

时间:2024-06-08 01:19:30来源:网友投稿作者:几分真心

系辞传(节选全文、注释、翻译和点评赏析)

《系辞传》是《左传》的一部分,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列子。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哲学文献之一,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。《系辞传》以国家、天地、人事三个方面为主线,阐述了《周礼》的政治哲学、天命观和人伦道德观念。本文将对《系辞传》的全文进行节选、注释、翻译和点评赏析。

一、节选全文。

《系辞传》共分为三篇,分别是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和《论语》。下面将对《系辞传》中的一些重要篇目进行节选。

1.《中庸》。
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2.《大学》。
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3.《论语》。

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
二、注释。

1. 明明德:指心中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明辨是非,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。

2. 亲民:指关注百姓的利益,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坚持“民本主义”。

3. 止于至善:指在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过程中始终追求至善,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和道德水平。

4. 物有本末:指事物有一定的本末关系,要先后有序地处理好各个环节,才能做好整体工作。

5. 就有道而正焉:指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事,保持身心的正派和健康,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三、翻译。

1.《中庸》。

大学的道理在于明明白白做人,关爱百姓,注重至善;只有知道什么时候停止,才能够稳定心态,稳定之后才能安心思考,思考之后再去行动。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始有终,先后有序,这样才能走近道路。

2. 《大学》。

大学的道理在于明明确确地做人,关爱百姓,注重至善;只有知道什么时候停止,才能够稳定心态,稳定之后才能安心思考,思考之后再去行动。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始有终,先后有序,这样才能走近道路。

3. 《论语》。

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而是适量,生活不要过于安逸,要善于做事,谨慎言语,追求道德正直,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学之人。

四、点评。

《系辞传》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遗产,它深刻阐明了人类社会的政治、哲学、伦理等方面的问题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既是古代经典文献的代表之一,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、提高全民素质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影响。因此,我们应该认真学习《系辞传》,研究其中的哲学思想,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,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。

系辞传上第八章原文、翻译及赏析

【原文】。昔者舜禹之隆,共工池洛之祸,洪荒孕育,灾异频作,风调雨顺不时,蚕桑麦稼罢返,民饥于是始,流亡因而生。有女娲氏,扶乩而问曰:“余欲治水土,何如?”女娲氏曰:“汝取五色石,毁之为粉,投诸大川,水可变为沙,以塞泄流。汝复取五色土,装之为囊,投诸大川,泥可变为石,以固水堤。”禹遂行之,水土顺治,民得安居乐业,而禹亦以功名显于天下。【翻译】。古时候,舜和禹治理天下,共工造成了池洛之祸,大地孕育着灾难和异变,风调雨顺时而不时,蚕桑和麦稼歇收,人们开始经历饥荒,流亡成了他们的命运。有一位女神娲氏,通过扶乩的方式询问禹:“你想治理水和土地,该怎么办?”女娲氏回答:“你取五色的石头,磨成粉末,扔进大河中,水就会变成沙子,阻止洪水泛滥。你还要取五色土,装进袋子里,扔进大河中,泥土就会变成石头,用来加固河堤。”禹听从女娲氏的建议,治理了水土,人们安居乐业,禹也因此在天下闻名。【赏析】。这一章讲述了禹治水的故事,主要突出了女娲氏的智慧和禹的治理才能。女娲氏提出的治水方法非常巧妙,她以五色的石头和土壤来处理大自然中的问题,让人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思想。禹能听从女娲氏的建议并付诸实践,说明他十分明智和有远见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类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,才能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。

成就盛德大业的道理

《系辞传》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著名经典,它通过阐述“天命”、“仁义”、“孝悌”、“忠信”等道德原则,揭示了成就盛德大业的道理。首先,《系辞传》强调了“天命”——认为人类的命运是由天命决定的,人们必须顺应天命,遵循天道的规律,才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。其次,《系辞传》强调了“仁义”——认为人们应该心存仁爱,不断追求道德上的完美,尊重正义,宽容待人,以达成大成就。此外,《系辞传》还强调了“孝悌”、 “忠诚”、 “信誉”等道德原则,认为人们应该尽孝尽悌,忠于国家、忠于亲友、忠于自己的信仰;同时,要讲究自己的信誉,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口碑。总之,从《系辞传》中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道理:只有遵循天命、追求仁义、尊重孝悌、秉持忠信,才能够实现大成就,成就盛德大业。